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如 PCR 扩增、基因克隆、蛋白质检测)中,分子生物学试剂作为实验成功的基础保障,其稳定性与活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从酶类试剂(如 Taq DNA 聚合酶)到核酸样品(如引物、质粒),不同类型的分子生物学试剂对储存环境、操作规范有严格要求,掌握正确的保存方法与失效判断技巧,是避免实验误差、降低成本浪费的关键。
一、分子生物学试剂的科学保存条件

分子生物学试剂因成分(如蛋白质、核酸、化学物质)不同,需通过温度控制、环境调节与操作规范保障稳定性,具体保存条件分类如下:
1.1 按温度划分的保存要求
不同温度区间适配不同类型的分子生物学试剂,需根据试剂特性选择对应保存环境:
-
适用试剂:短期使用的溶液类试剂(如 PCR 缓冲液、琼脂糖凝胶电泳缓冲液)、未开封的液体培养基、部分核酸染料(如 SYBR Green I);
-
注意事项:需放置在冰箱冷藏层,避免与易挥发试剂(如乙醇)混放,防止试剂被污染或稀释;保存时间不超过 7 天,长期使用需转移至更低温度环境。
-
适用试剂:酶类试剂(如 Taq DNA 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配好的抗生素溶液(如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DNA/RNA 样品(如质粒、cDNA)、引物溶液(已溶解的引物);
-
注意事项:需放入冰箱冷冻层专用盒中,避免反复冻融(可将酶类试剂分装为 10μL / 管,单次使用一管);液体试剂结冰后避免剧烈摇晃,防止成分破坏。
-
适用试剂:长期储存的菌种(如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纯化后的蛋白质样品(如抗体)、特殊消化液(如胶原酶)、珍贵核酸样品(如基因组 DNA);
-
注意事项:需使用专用低温冰箱,样品需密封在防漏管中,避免冰箱断电导致温度回升(可配备备用电源);定期检查冰箱温度,确保稳定在 - 75℃至 - 85℃之间。
-
适用试剂:细胞株(如 HEK293 细胞、肿瘤细胞)、组织样品(如动物肝脏组织)、需长期保持活性的生物材料;
-
注意事项:需使用专用液氮罐,样品需放入 cryovial 冻存管并添加冻存液(如 10% DMSO),避免细胞结冰损伤;操作时需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止液氮冻伤。
1.2 特殊试剂的专项保存要求
部分分子生物学试剂因成分特殊,需额外注意保存细节,避免活性丧失:
-
冻干型鲎试剂(如 PyroSmartNextGen®)需在 2-8℃冷藏保存,禁止冷冻;复溶后需立即使用,若需短期保存,可在 - 20℃冻存(仅限一次冻融),解冻后 24 小时内用完;
-
保存时需远离内毒素污染源(如细菌培养用品),操作时使用无内毒素的耗材(如无酶吸头、离心管)。
-
需在 2-8℃避光保存,禁止冷冻,防止标准品活性下降;
-
开封后需密封保存,避免吸潮或污染,建议 1 个月内使用完毕。
-
需在 - 20℃密封避光保存,避免受潮或氧化;
-
未溶解的引物粉末有效期为 6 个月,溶解后需在 - 20℃保存,建议 1 个月内使用,避免降解。
1.3 保存环境的辅助控制
-
光敏试剂(如紫外吸收染料、部分酶类)需放入棕色试剂瓶或避光盒中,避免强光照射(如阳光、紫外灯);
-
易吸潮试剂(如干燥培养基、引物粉末)需在干燥环境中保存,可在试剂柜中放置干燥剂(如硅胶干燥剂),定期更换。
-
有毒或腐蚀性试剂(如汞盐、浓硫酸、酚氯仿)需单独存放在通风柜中,贴好警示标签(如 “有毒”“腐蚀性”);
-
易挥发试剂(如乙醇、甲醇)需密封保存,避免与其他试剂混放,防止试剂间相互作用。
二、如何判断分子生物学试剂是否失效
分子生物学试剂失效会导致实验结果异常(如 PCR 无扩增、蛋白质检测无信号),需通过物理检查、功能验证、性能测试等多维度判断,具体方法如下:
2.1 基础物理检查:直观判断试剂状态
-
溶液类试剂(如 PCR 缓冲液、酶溶液)若出现变色(如从无色变为黄色、棕色)、沉淀(如酶溶液出现絮状物)、浑浊(如培养基出现浑浊),表明试剂可能已失效;
-
粉末类试剂(如干燥培养基、引物粉末)若出现结块、吸潮(如粉末粘连在管壁),可能因受潮导致成分破坏,建议停止使用。
-
部分含硫化合物、含氮试剂(如某些氨基酸试剂)变质后会产生异味(如臭味、酸味),若闻到异常气味,需立即停止使用并妥善处理;
-
操作时需在通风处进行,避免直接闻试剂气味,可轻轻扇动瓶口闻少量气味。
2.2 功能验证:通过实验检测试剂活性
-
以去离子水为样本,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实验,检测试剂空白值,若结果不符合说明书要求,表明试剂失效;
-
示例:HBDH(α- 羟丁酸脱氢酶)试剂的空白吸光度需≥11000,若检测结果为 9000,低于标准值,说明试剂活性下降或失效。
-
使用仪器(如酶标仪、qPCR 仪)监测试剂反应过程,若反应曲线异常(如无上升趋势、平台期吸光度过低),表明试剂无活性;
-
示例:qPCR 试剂的扩增曲线若始终处于基线水平,无明显指数增长期,说明 Taq DNA 聚合酶失效或引物降解。
2.3 性能测试:通过标准品与对照验证
-
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如 DNA 标准品、蛋白质标准品)进行实验,若检测结果与预期偏差超过 10%,可能因试剂失效或污染;
-
示例:qPCR 实验中,使用 1000 拷贝 /μL 的 DNA 标准品,若检测结果为 700 拷贝 /μL,偏差达 30%,且重复实验结果一致,说明 qPCR 试剂失效。
-
使用已知有效的阳性对照(如阳性细胞、阳性质粒)进行实验,若结果不符合预期,排除操作误差后,可判断试剂失效;
-
示例:siRNA 转染试剂实验中,用荧光标记的阴性对照 siRNA 转染细胞,若荧光强度正常但目标基因沉默效率低于 30%(预期≥50%),说明转染试剂释放 siRNA 的效率下降,已失效。
2.4 环境与储存追溯:排查保存问题
-
若试剂曾暴露于高温(如 - 20℃保存的酶类试剂被误放入 4℃超过 24 小时)、强光(如光敏试剂未避光保存)或潮湿环境(如未密封的干燥培养基),即使外观无异常,也可能已失效;
-
示例:未密封的引物粉末在潮湿环境中放置 3 天,虽外观无明显变化,但溶解后进行 PCR 实验无扩增产物,说明引物已降解。
-
超过保质期的分子生物学试剂需谨慎使用,即使外观正常,也需通过标准品验证活性;
-
示例:过期 1 个月的 Taq DNA 聚合酶,通过 PCR 实验检测,发现扩增效率比新鲜试剂下降 50%,需更换新试剂。
2.5 替代排除法:定位多组分试剂失效问题
对于多组分分子生物学试剂(如双试剂系统、试剂盒),可通过分步替换定位失效组分:
-
步:用已知有效的试剂 1 与待检测的试剂 2 混合,进行空白对照测试,若结果异常,说明试剂 2 失效;
-
第二步:用已知有效的试剂 2 与待检测的试剂 1 混合,再次测试,若结果异常,说明试剂 1 失效;
-
第三步:若两步测试结果均异常,需同时更换试剂 1 和试剂 2。
三、数据支撑案例:某实验室分子生物学试剂失效的排查与解决
某科研实验室在进行 qPCR 实验时,多次出现无扩增产物的情况,通过系统排查,发现是分子生物学试剂(qPCR 混合液)失效导致,具体过程如下:
3.1 问题背景
3.2 失效判断过程
-
空白对照测试:用去离子水代替模板,进行 qPCR 反应,空白吸光度为 0.02(说明书要求≤0.05),符合标准;
-
反应曲线分析:监测反应过程,发现所有样品的荧光信号始终处于基线水平,无指数增长期,说明试剂无活性;
3.3 解决与优化措施
四、分子生物学试剂使用的常见问题与 FAQ
4.1 FAQ 问答段落
Q1:酶类分子生物学试剂(如限制性内切酶)反复冻融会导致失效吗?为什么?
会导致失效,原因如下:一是酶类试剂的核心成分是蛋白质(如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中心为氨基酸序列),反复冻融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破坏(如氢键断裂、空间构象改变),从而丧失催化活性;二是冻融过程中,试剂中的水分会形成冰晶,冰晶膨胀可能破坏酶分子的完整性;三是反复冻融还可能导致试剂中的缓冲液成分(如盐类)浓度不均,影响酶的反应环境。建议将酶类试剂分装为单次使用的小体积(如 5μL / 管),冻存后一次性用完,避免反复冻融,若需临时使用,可在冰盒中放置(4℃),2 小时内用完。
Q2:未开封的分子生物学试剂超过保质期,是否一定不能使用?如何判断?
不一定完全不能使用,但需通过严格验证确认活性,具体步骤如下:一是物理检查,观察试剂外观(如溶液是否澄清、粉末是否结块),若外观异常,直接丢弃;二是功能验证,用空白对照测试试剂的基础活性(如酶类试剂检测催化效率、qPCR 试剂检测空白吸光度),若符合说明书要求,继续下一步;三是标准品验证,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实验,若检测结果与预期偏差≤10%,说明试剂仍可使用(仅限非关键实验,如预实验);四是阳性对照验证,通过阳性样品检测试剂的特异性与灵敏度,若结果正常,可用于常规实验,若偏差较大,需更换新试剂。需注意:超过保质期 1 年以上的试剂,即使验证合格,也不建议用于关键实验(如临床样本检测、发表论文的数据采集)。
Q3:粉末状分子生物学试剂(如引物粉末)开封后吸潮结块,还能继续使用吗?
不建议继续使用,原因如下:一是粉末吸潮后,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如引物粉末中的碱基氧化、培养基中的成分水解),导致活性下降或失效;二是吸潮结块的粉末难以完全溶解,溶解后可能出现浑浊或沉淀,影响实验结果(如引物浓度不均导致 PCR 扩增效率下降);三是吸潮过程中可能引入杂质或微生物(如培养基吸潮后易滋生细菌),导致实验污染。若已吸潮,可尝试少量溶解(如取 10% 粉末溶解),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引物)或无菌测试(检测培养基)验证,但为确保实验准确性,建议更换新的未吸潮试剂。
Q4:如何正确分装分子生物学试剂(如抗生素溶液),避免污染与失效?
正确分装需遵循 “无菌、密封、标记” 三大原则,步骤如下:一是分装前准备,使用无菌的离心管(提前灭菌)、无酶吸头,在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中操作,避免环境污染;二是分装操作,将试剂缓慢倒入离心管,避免液体溅出(如抗生素溶液),每管分装量为单次使用量(如 50μL / 管),避免分装后反复冻融;三是密封与标记,用 parafilm 密封离心管盖子(防止挥发),贴上标签,注明试剂名称、浓度、分装日期、保存条件(如 “氨苄青霉素 - 100mg/mL-2025.05.10-20℃保存”);四是冻存,分装后立即放入对应温度的冰箱(如 - 20℃),避免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不超过 30 分钟),确保试剂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