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要点与关键环节解析

admin 14 2025-09-02 09:31:35 编辑

实验室生物安全,指的是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难点在于避免交叉污染,要求实现单向气流,确保压力梯度稳定。排风HEPA过滤器需达到B2型(全排)或B1型(部分循环),且需防泄漏。高危液体废物灭活不彻底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对离心机、超声破碎仪等易产生气溶胶设备进行安全防护。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人和动物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我国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将病原微生物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是防护水平的分级。基于风险控制原则,我国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以保证在实验室内从事相应风险类别病原微生物活动的安全。

根据对四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依据GB 19489,以BSL-1、BSL-2、BSL-3、BSL-4(bio-safety level,BSL)表示仅从事体外操作的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一级~四级)。

根据实验活动的差异、采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和基础隔离设施的不同,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以下情况:

  • 操作通常认为非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
  • 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如生物安全柜)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
  • 不能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
  • 利用具有生命支持系统的正压服操作常规量经空气传播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

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开发与应用等活动应当在相应级别的实验室进行。应依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从事相关活动所要求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不得降低国家规定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

二、工作流程

  • 人员、样本进出实验室流程,污物出实验室流程如下:
  • 人流路线:缓冲→一更→二更→实验区域→退更→缓冲;
  • 样本路线:准备间→实验区域;
  • 污物:实验区域→污出。

三、净化通风空调系统

实验室采用全新风全排风的直流式系统,每一套实验室各设置一台四管制全新风净化空调过滤机组,设置高效排风机,根据使用功能采用三套全新风全排风的直流式高效送排风系统。

1、冷热源配置

空气源四管制多功能冷热水机组,可同时制冷制热,通过先进的智能控制,动态平衡冷量、热量的需求。

2、换气次数

实验室净化空调系统中,1万级实验室及辅助用房换气次数大于25次/小时,十万级辅助用房换气次数大于15次/小时;室内温度控制为18~27℃,相对湿度控制在30~70%之间。

3、室内压力

室内压力为整体负压,单向气流;送排风形式为上送,下侧排,保证气流无死角。送风采用液槽式密封高效送风口,送风口静压箱带DOP检测孔和过滤器压差检测孔;排风设置高效过滤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接生物安全柜的排风管及室内侧墙排风口的排风管各设置电动风阀及定变风量阀,当生物安全柜开启关闭时减少室内参数的波动,压差变化。

4、风机

送风机及排风机均设置变频器,实现风机的无级调速,并且可以方便的组成闭环控制系统、实现恒压或恒流量的控制,延长风机设备寿命、保护电网稳定、保减磨损,降低故障率。

四、实验室装饰装修

  • 实验区地面可采用PVC卷材,墙体、吊顶采用夹芯洁净金属壁板。
  • 实验台和地面均为可消毒材料;
  • 实验区采用洁净室专用门,配有玻璃观察窗、门锁、把手。
  • 传递窗采用不锈钢传递窗,具有互锁功能、配备紫外灯。
  • 实验部分不设置外窗。实验室光源为人工光源。

五、给排水系统

穿防护衣、洗消及出口处设置不锈钢洗手水池,配置非手触式水龙头,手消毒器。

排水为洗手用水,实验室设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直接排入附近污水井。

实验室防护区的给水管道应采取设置倒流防止器或其他有效的防止回流污染的装置,并且这些装置应设置在辅助工作区。

六、实验室供电系统

1、实验室配电等级为二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

2、实验室设计照度为300lx、空调机房设计照度为100lx。

3、灯具采用LED灯源。实验室内净化区域采用吸顶式LED平板净化灯,非净化区域采用吸顶式LED平板灯。除正常照明外,所有实验工作房间均设有紫外线杀菌灯。实验室的照明采用多点控制。

4、实验室内主要实验区间隔安装在线式应急照明工作模块。以备双电源切换过渡期间或双路电源均无电力时的工作应急用,备用时间不得小于90min。

5、洁净环境灯具吸顶安装时,所有穿过吊顶的孔眼应用密封胶密封,孔眼结构应能克服密封胶收缩的影响。

6、实验室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缆、电线。电缆、电线采用金属管及金属桥架或金属线槽敷设。穿过墙和楼板电线管应加套管,并应用不燃材料密封。进入实验室净化区的电线管管口不得有毛剌,电线管在穿线后应采用无腐蚀和不燃材料密封。

上一篇: 基因设计工具的十大推荐,让你的科研事半功倍
下一篇: 负压病房梯度压差控制标准与应急通风系统建设规范
相关文章